競價智庫> 我該如何對效果負責?有點擊沒咨詢咋辦?效果好的詞能擴大匹配么?
我該如何對效果負責?有點擊沒咨詢咋辦?效果好的詞能擴大匹配么?
原作者:公眾號艾奇SEM
問1:請問咨詢、有效咨詢等數據是從哪導出的?還有能不能詳細說明一下多賬戶(百度、360、搜狗)具體是怎么樣添加關鍵詞追蹤的?
答1:咨詢數據的話,咨詢工具里面都是可以直接導出的。
百度商橋的導出功能在這里:
商務通的導出功能在這里,選擇導出到EXCEL即可:
其他第三方咨詢工具和商務通類似,都可以找到相應導出數據的地方。
多賬戶如何添加關鍵詞追蹤,其實都是使用這些平臺相應的推廣助手進行批量導入,每個媒體平臺都有一款類似于百度推廣客戶端這樣的推廣助手,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載,可以聯系媒體客服。
通過客戶端里的EXCEL表格批量下載關鍵詞后,把生成的帶追蹤碼的URL添加進表格,再利用客戶端批量上傳即可。這個步驟如果有疑問,可以咨詢相應客服。
問2:老師,你好,我看見一些競價外包公司包括用人單位都寫著,對結果負責,我的問題是,對結果負責的標準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以及競價員怎么才能做到對結果負責,希望艾奇君可以解答我的問題,謝謝。
答2:對結果負責,其實說白了就是你的薪資和你的推廣結果是有非常緊密聯系的。
現在競價外包公司與甲方公司的合作方式,大體有四類:
談定包月/季價格,對于效果的來量沒有特別明確的要求(當然效果肯定是要有的,不然肯定就不合作了),比如一個月給外包公司1500元操作費,要求能來多少多少量。
按效果付費,比如帶來一個轉化給5元,按轉化量結算。
按賬戶消費金額的百分點結算,例如某個賬戶一個月消耗了10萬,按3個點結算,那就是3000元的外包費用。
按成交額的百分點結算。
當然,上述四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推廣費用由甲方出。
目前市場上比較多的是1、2類結合的模式。很明顯的是,競價外包公司與甲方公司的合作,競價外包公司的收入和優化效果是有非常緊密的聯系的,所以相應的,外包公司的員工,拿到手的薪水,也會和自己操作的效果掛鉤了。
現在還有一種公司內部對于員工的績效考核方式,舉例來說明:比如正常情況下你申請10W的推廣費,可以帶來的成交是200個,現在這樣刺激你,完成220個成交,剩余的推廣費由你去獨享,不摻和在你的績效里面。不過這種方式對于SEMer要求比較高,通常是老板對SEMer已經足夠信任,才會用這種方式。
補充:
阿義說的情況是搜索引擎營銷這一塊的現狀。在信息流、DSP廣告這個領域,很多甲方是會要求代理公司墊款的,也就是代理自己先墊一筆錢充值到媒體賬戶里,然后跑一段時間,等甲方驗收了效果,確定來量沒問題,才予以結算,將代理公司墊付的款和服務費都付清。
這種情況目前在SEM這塊非常少見,但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有這個趨勢。
問3:預算少的客戶在時段上要有所限制,那么我是投流量高峰的時段去強占呢,還是不是高峰時段呢?
答3:預算較低的企業可以在流量高峰期上線,但是不可以競價,特殊行業除外,因為沒有足夠的在線時長效果是會很波動的,建議可以測試其他時段,或者保證自己合理排名即可。
問4:如果是轉化效果好的詞,之前是精確匹配,需要把他變成短語核心包含嗎?
答4:我的答案是:不用。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這個詞轉化很高,那么我把他變成短語核心,就能匹配到更多的關鍵詞,匹配到的關鍵詞可能還能帶來更高的轉化。這樣的想法我不否認,確實很有可能,但是為什么我不會這么做。
我的想法很簡單,一個關鍵詞在我們一輪又一輪的觀察和優化下,這個詞之所以留下來說明他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對公司賺錢有幫助,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個詞達成了賬戶的一種投放轉化為利益的一種平衡。改變了匹配方式就是打破了這種平衡,他可能可以帶來更高的轉化,或者讓我們發現更有價值的關鍵詞,但是這個詞本身他的平均轉化成本是必然上升的。這樣做這個詞的價值可能在下一輪優化中就會被其他詞取締,這樣就很可惜了。百度的匹配方式說句實話并不是這么智能和人性化,看過搜索詞報告的人都知道有時候匹配的詞很離譜。結論,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都不建議這樣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 上一篇:如何搭建高質量推廣賬戶
- 下一篇:百度競價怎么快速精準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