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的發展
從90年代末開始,互聯網上的網站與網頁數量飛速增長,網民的興趣點也屈指可數的幾家綜合門戶類網站分散到特色各異的中小網站去了。人們想在互聯網上找到五花八門的信息,但由于人工分類編輯網站目錄的方法受到時效和收錄量的限制,無法再滿足人們對網上內容的檢索需求,于是搜索引擎在2000年后開始大行其道。使用蜘蛛程序在互聯網上自動抓取海量網頁信息,索引并存儲到龐大的數據庫中,并通過特殊算法將相關性最好的結果瞬間呈現給搜索者,搜索引擎的便捷使其成為互聯網最受歡迎的應用之一。以至于有相當多的人將瀏覽器的默認首頁設為搜索引擎,甚至形成了將網站名稱輸入到搜索框中而非瀏覽器地址欄這樣獨特的網絡導航習慣。
隨著網站社區(SNS),(Blog),維基百科(Wikipedia)等如火如荼的發展,網民從單純的信息獲取者演變成信息發布者,人們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知識、體驗、情感或見聞,是互聯網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
搜索成為人們消費行業的重要環節。隨著對搜索引擎的依賴加深,當人們有消費需求或看到感興趣的商品時,“搜索一下”已經是已形成的“條件反射”。以前,消費者依靠“貨比三家”來對抗“買的沒有賣的精”這種與商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在,通過搜索引擎收集到的產品功能與使用情況彌補了消費者與推廣商家間在知情權上的鴻溝,成為消費決策的重要依據。價格低的線上銷售渠道也成為搜索熱點,以至于現在出現了消費者為省錢而先到實體專賣店挑選合適型號大小貨品再到網店付款下單的有趣現象。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能力的提高,從前僅限于圖書音像和電子產品的網上購物正在向工作生活的各個層面迅速滲透。




